编辑:余映潮 录入:dudan 来源:《历史与细节》 2009-11-20 09:53:51
在我所发表的1200多篇文章中,与《语文报》《语文教学通讯》及语文报社所主编的书籍有关的,就有将近200篇。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显现出我与语文报社同人们之间非同寻常的亲密友情。
我在《语文报》发表的第一篇短文是第208期上的《语文教材中的“最”》(1986年5月),约1500字。到了1987年5月,我在《语文报》上就已经发表了八篇短文,其中关于作文构思指导的短文有五篇。后来,我的案头就常有闫银夫老师的信件出现。听他的名字,看他的笔迹,我还以为是老先生呢,几年后见面了,才知道他很年轻,思维活跃,十分健谈。
在《语文教学通讯》发表第一篇论文是1987年8—9期的《初中综合式说话训练的初步设想》,这是一篇长论,我花了两三年的时间精心地写作,其中有关于初中三年“说话训练”的层进式步骤的具体勾勒。当时我学写大块文章的兴趣浓厚,不断有长文在《语文教学通讯》上发表,1992年1期《综述近年来对差生的语文教学研究》,1993年12期《研究探索法(一)》和1994年1期《研究探索法(二)》都是产生了一定影响的好文。
我在《语文教学通讯》上发表的第一篇教学设计是1990年5—6期的《〈窗〉教学设计》。这也是我最早的一篇教学设计,约4000字左右,为此课设计了两个课时的教学方案。然而时过18年之后,于
1997年2月,我走上了《语文教学通讯》的“封面人物”榜,成为这一期的“封面人物”。此期封面刊登了我在荆州城外“火凤凰”城标下的半身照,从封面照片上看,此时50岁的我怎么看也是不到40岁的样子;此期还刊载我的长篇工作经验介绍——《形成特色——谈谈我的教研员工作》。从此以后,我的教研工作就受到了张定远先生的关注。
这期间与我联系、给我鼓励、对我指导最多的是
1998年8—9期和第10期的《语文教学通讯》分别发表了我的《“板块式思路”教学设计例谈》之(上)(下)。对我而言,这是极为重要的发表机会。我从1993年起开始研究板块式教学思路的设计,五年之后,终于第一次得到中学语文全国一流学术刊物的关注。这时我开始学讲课还不到一年的时间,论文的发表给了我极大的鼓励,“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教学设计艺术的综合研究从此全面进入我的视野。
我走上讲台进行教学实践的第一篇报道——《〈口技〉示范课访谈录》见于《语文教学通讯》1998年12期。《口技》一文的教学,于我有着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是我参评特级教师时讲的一节课,也是我初学讲课时的公开课之一,它与《天上的街市》一起,构成了我走向课堂教学艺术殿堂的第一级台阶。
2003年是非常美好的一年。这一年的四月,我主持召开了荆州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会第13届年会。这次年会的主题是“中学文言诗文的教学艺术”。荆州市年轻的语文老师们第一次迎来了语文报社高贵的客人。《语文教学通讯》张水鱼老师、《语文报·中考版》王海燕老师、《语文报·教师版》赵志刚老师一齐亲临大会进行学术指导。
也就是在2003年,时任全国中语会会长的
也就是在2003年,在张勇耀、
2004年,在桑建中先生的提议和刘远先生的指导下,《语文教学通讯》开设了我的大型专栏《名师讲台》。这个专栏先后由张水鱼老师和彭笠老师主持,她们已经审读、签发了我写的约40篇文章了。这个短文系列的标题全是八个字,涉及的全部是阅读教学细节设计的内容,我称之为“别出心裁教课文”,估计可以写到70篇,或者80篇。
2004年4月,《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主编刘远先生亲自率队来荆参加我主持的荆州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会第14届年会,这次年会的主题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细节的设计艺术”。与刘远先生一起来到荆州的,还有编辑王华林老师、《语文报·中考版》的张勇耀老师、太原市教科研中心的李文忠老师以及太原市的优秀青年教师。他们的到来,再一次给荆州市初中语文教学研究活动增色。
2007年4月,我退休的日子近在咫尺。荆州市召开了“余映潮语文教育研究研讨会”,语文报社社长兼总编辑蔡智敏先生不仅写来了热情洋溢的长长的贺信,还派刘远先生亲自前来祝贺,刘远先生又一次光临荆州,大会上他的演讲获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7年第7—8期合刊面世了,因祝贺我年满60岁及退休,友人们又一次让我成为封面人物。封面制作精美,我的肖像的背景是高山流水的美好画面。我想,这不仅仅只是一种烘托,更是一种象征,我和语文报社同人们的情谊似山高,如水长,生生不息,心心相印。
谨以此文献给语文报社,献给语文报社建社30周年的庆典活动。
【作者系著名特级教师,湖北省荆州市教科院中学语文教研员】